从创作者到观察者——《沙发海》乐评

经过接二连三的单曲预热,陈绮贞阔别 5 年后的新专辑《沙发海》终于问世。同时,从这张专辑开始,陈绮贞开启了“观察者四部曲“计划。而《沙发海》的最后一首歌,《观察者》正是该计划的题眼。

但其实在《沙发海》里并不能看到什么惊为天人的观察结果,陈绮贞只在终曲《观察者》里回顾了自己作为音乐创作者,这么多年以来其实一直都处于观察者的位置,观察着世情悲欢,再将观察到的一切谱成音乐,与我们这些听众分享。所以,与其说“观察者”是什么新颖的创作主题,不如说是陈绮贞在近几年经历了创作瓶颈期后,重新收获了身为创作者的自我认同。

在《伤害》里,陈绮贞描述了这段重新认识的苦痛经历。创作的结果会面对来自各方的反馈,其中就包含了伤害。“不想听见谁的成功/不想听见谁的失败/不想听见谁的失望”,如果说这几句是受到对比伤害后的应激逃避反应,那么“不想讨好谁的期待”应该是在苦痛过后,对伤害不再畏惧,重新树立起了自信和自尊。

而在《她说》,陈绮贞借用第三人称说出了自己改变心态的决心。在宛如烛光晚餐现场的钢琴演奏的背景里,她坐在餐桌前,听着自己的心声告诉自己:“要先丢弃重复的乐趣/再去捡回犯错的惊喜”。

于是,这张作品收录了一些对陈绮贞来说不太安全的歌曲:《小船》里高深莫测的歌词和八音盒般的音乐剧风格是她少有的音乐尝试;《跳舞吧》则是她的舞曲初体验,“活着没有目的/死了才值得可惜”,放肆的歌词让人产生怀疑“这是陈绮贞写的吗”。

至于其他的作品,陈绮贞打起了安全牌。像《台北某个地方》走了当年的《旅行的意义》的老路子,单曲专辑两开花,不过不能否认这首歌写得很好,应该是她近年来写得最入流的悦耳作品;《沙发海》也不错,延续了前一首《台北某个地方》的孤独感,慵懒舒适的氛围增强了抚慰的力量;《华生》则是她拿手的民谣,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轻快的演唱,不多也不少地完成了一首送给朋友的好歌。

《沙发海》可以说是“观察者四部曲”的前传,点到了一些“观察者”创作意图的由来,也小试牛刀地进行了一些试验。只不过,陈绮贞这次还是过于小心谨慎了。一半安全一半试验的组合让这张作品更像是她在坚定“观察者”身份前举棋不定的状态的写照。这样的做法或许称得上诚实,但是从大众的反应来看,未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。或许在《沙发海》之后,陈绮贞会做出更多不一样的尝试和精细打磨。而我们能做的只有期待她未来的“观察”作品了。

那要再等 5 年吗?我有预感应该不会。

P.S. 题图灵感来自《台北某个地方》的歌词,“沙漠里的收音机/接收不到你的频率(我的讯息)”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